chierre_blog012.jpg 
蒼蠅王,

一本呈現人性真實、原始、充滿野性與反文化狀態的經典小說。

作者威廉‧高汀運用淺白得幾近殘酷的文筆赤裸的描繪出一群因為空難而墜落到海中,最後在一個荒島上自力謀生的一群孩子們的故事。


是的,這本書裡沒有大人,但是所呈現的卻是連大人都會心生畏懼的人性本質。當人遠離了文明社會,脫離了社會的約束,在原始的荒島待久了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人會回歸到被野性欲望掌控的狀態,即使是一群還未到達青春期的孩子。

兩位主角拉爾佛與傑克呈現人類脫離文明後產生的兩種極端的性格。拉爾佛代表文化約束下的人性,表現理性與文明;傑克象徵脫離文明回歸自然的性格,代表野性與原始。


拉爾佛在一個毫無文明可言的原始島嶼上,在背負著人類的社會制約與理性的生存希望下與野性不斷拉扯,呈現出諷刺卻又再真實不過的人性,充滿矛盾與自我迷失。


傑克在發生空難後接受一切的變動,快速適應環境並且對於未知的地域充滿好奇,在冒險探索的過程中逐漸受野性欲望的支配,象徵人類從文明脫離後所展現的原始狀態,活在當下追求需求的滿足與支配群眾的權力,使得所謂殘酷變得合理又充滿詭譎的吸引力。

貫串整個故事的最重要元素:火,象徵文明。


拉爾佛主張讓火持續燃燒,以產生煙霧作為求救訊號,不放棄重回文明世界的希望;傑克因為被欲望驅使,認為透過狩獵來滿足欲望才是重點,火只是拿來烹煮肉類的工具,慫恿群眾著眼實際眼前的需求。故事中兩位主角數次在火的議題上有所對立,數次火的熄滅象徵文明在這個島上這群孩子們的心中數度瓦解,甚至到最後傑克從拉爾佛手中奪得火,整個人性的原始邪惡面籠罩整群不到十三歲的孩子。


讀者可以透過火這個元素的變化以及這些孩子在島上的發展看到人性解放甚至是互相殘殺的過程。

以上齊也個人的感想心得,歡迎指教。

以下列出個人從書中摘錄的經典片段與字句供大家參考:


在這兒,熱氣襲人,母豬倒下,獵人向他猛攻。這種從無名世界突如其來的攻擊,使牠幾近發狂。牠尖叫,亂跳亂撞地反抗,空氣中充滿汗氣、噪音、血和恐怖。羅吉繞到後面,用矛刺過去,直到母豬的血肉爆裂露在外面。傑克用刀子在豬上方猛往下刺。羅吉找好位置往前移,使整個體重依在上面,他的矛往前一寸一寸刺去,母豬那可怕的尖叫聲變得更高了。而後傑克針對牠的喉頭一刺,熱滾滾的血噴滿他的雙手。母豬終於崩倒了,他們全部壓在牠上面。蝴蝶仍舊在清朗的空礦地中央靜靜地飛舞。


「直刺牠的生殖器!」
「你們聽到了嗎?」
「你們聽到他說什麼嗎?」
「直刺他的生殖器!」
於是羅吉和莫利斯負責刺戳野豬的兩邊陰唇;野豬無法掙脫莫利斯刺向前去的長矛,這種滑稽的動作使得孩子們鬧笑喧嚷起來。


那粗聲呼叫的迴響似乎是從許多個世紀的深淵中竄出來的。


在山頂上,各種激烈的情緒,均以怪異的翅膀,在飛行著、襲擊著他們。


在這奇妙而吸引人的紫藍紅黃的火花前,殘忍瓦解了。


視死如歸似的推向不可思議的死寂。


 

以下為作者本人對於此故事的幾段說明:

高汀在公開答詢時說:
全書的主題嘗試把人類社會的缺陷,溯源到人性的缺陷。其寓意無非是說,社會的型態維繫於個人的道德性,而不是任何的政治制度,無論這個制度多麼合理或多麼受人尊崇。

高汀將全體角色設定在小學階段,因為這個年齡層最少受到社會污染,他說:
孩童是那樣無助和脆弱,因此他們可能對同伴作出最恐怖的惡行。脆弱的事實,再加上對自己的本性無知--雙胞胎會將同在母親胸前的兄弟推開,無法瞭解他們在傷害自己,不能明白這樣的舉動違反社會的規範--這是無知。我們卻當作天真。我就犯這樣的錯。我相信罪惡的根源,早就烙在孩童身上,一旦有機會外顯,它所表現的就是自私;當然,原罪和自私,是兩個可換用的詞。

對於《蒼蠅王》的結尾,作者高汀曾這樣註解:
末尾成人的出現顯得嚴肅而有作為。但在現實生活中,成人與陷在荒島孩子的象徵性生活,卻有著同樣的罪惡。那個軍官在阻止了一次獵人頭的狩獵之後,打算用巡洋艦把孩子從荒島帶走,但是那艘巡洋艦不久便要以同樣仇恨深遠的方式去追逐敵人,誰又能拯救那成年人和他的戰艦呢?

以上三段作者說明節錄自【天真的流失-解讀《蒼蠅王》的象徵意義】,這篇評論寫得很棒,建議看完小說後再前往閱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齊瑜珈│齊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