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erre_blog112
正念瑜珈心‧第二十二天
Mindfulness Day 22
在瑜珈體位法的練習中,每一個姿勢都由各種不同的細節組合而成,包括各種關節角度、肌肉拉長或收縮、伸展的方向性、呼吸的深度、胸腹腔壓力的變化...等等。我們在練習體位法剛入門時,學習如何觀察並且調整上述某一個特定的細節,在這樣的過程中拓展對身體的覺察。

然而我也在自己的練習中發現,當我們停留在一個體位法中,關注單一細節剛開始會幫助我們專注,但是若長時間只把注意力放在同樣一個部位,則容易陷入執著的泥沼,忽略整個身體,變成僅僅用身體的某些部位在練習,覺察的範圍愈來愈狹隘,甚至誤將細節當作整體,在這樣的狀態中,意識趨於極端,身體狀況好則變得自負,身體表現不佳則變得自責或自我否定。

隨著意識與身體的連結力愈來愈提升,我們不再只是將意識聚焦在小細節,而是學習將覺察擴展,在同一個體位中同時覺察多個細節,練習讓意識可以自在的在各個不同的細節中切換,保持持續的覺察。最後,也許在某一些特別的時刻,我們有機會將所有身體的覺察整合起來,成為「一個」覺察,我將它稱之為「內在的整體」。

那是一種非常深刻的狀態,全然在當下感受身體的陪伴,帶著清明的覺察,身體不再是一個個分散的細節,不只是肌肉某部分的伸展或收縮,不只是關節某種特定角度的呈現,不單單只是呼吸的流動,而是全部連結起來的一個整體,呈現出一個感覺,一種萬事具足的感覺,緊密的繫在當下。用整體的角度來進行練習,能夠幫助我們安穩的停留在瑜珈姿勢中更長的時間,並且有機會體驗到和諧與完整的感受。

讓我們試著用同樣的概念,從內在的整體由內而外擴展出來,用整體的概念來看待個體以外的整個世界。

如果你開過車,當你遇到前方的車開得很慢,或是切換車道不打方向燈時,你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當我們剛出生時,透過各種知識與教導建立自我意識,形塑「我」的概念,也就是所謂的自我。自我意識的發展非常重要,它決定一個人在面對世界時能否獨立自主,也影響一個人生存的品質。但是如果僅僅用自我在面對整個世界,過度強調自我意識的結果換來的是無盡的孤獨、與他人格格不入,或認為別人總是在與自己做對,眼裡看到的盡是不如意,變得不可一世或憤世嫉俗。

一個心智發展健全的成人,有良好的自我意識,對於自我的概念清晰並且富有覺察,在實踐自我的同時也能夠同理他人同樣擁有獨特的自我,有能力看見每一個生命背後都有著自己的歷程以及故事,並且懂得尊重,願意試圖理解或是同理他人偶爾出現不符合社會期待的行為,因為我們無可避免的必然曾經如此失常過。

生命是一個整體,而我們是整體中的一部分。

也許下次你開車在路上,遇到前方的車開得很慢或是切換車道不打方向燈時,試著用整體的角度來詮釋你所遭遇的事情:也許他四歲大的兒子在賣場走失了,他找遍了整個賣場仍然找不到他,於是他開著車沿著回家的路緩慢的行駛,眼睛不斷搜索著一旁的騎樓,深切的盼望能夠看到那小巧熟悉,走起路來搖搖晃晃的小身影;也許他接到一通家人病危的電話必須馬上改變目的地,心急如焚的他看見即將錯過的交流道急著切換車道而忘了方向燈,因為一旦錯過了這個交流道,他可能錯過見摯愛最後一面的機會。

我們永遠不會知道身旁的那個陌生人承載著什麼樣的人生,學習用整體的概念去看待擦身而過的每個生命,培養普世的關懷與深刻的同理,讓我們的心變得更加柔軟、包容。

就像我們從瑜珈練習中,從原本認知的一個身體,拆解成許多細節一一觀察,再整合回一個整體。在生命的歷程裡,我們先學習建立自我,將自我拼湊完整後,再輕輕的放下。並不是失去,而是帶著謙卑與其他的生命體相互連結,彼此尊重,相互扶持,透過如此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將會充滿愛、美與和諧,並且深刻的體驗到,我,與你,我們都是這整體之中的一部分。

ॐ शान्तिः शान्तिः शान्तिः
平安平靜
齊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齊瑜珈│齊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